规模化敏捷SAFe和LeSS的同与不同
- 2022-02-21 14:51:18
- 陈晓鹏 RickChen
- 转贴:
- 微信公众号
- 2658
一、相同点
1、两者都是解决多团队、多人数(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)的敏捷规模化问题。
2、两者的核心基础理论很多相似之处,比如都强调精益开发、系统思考、质量内建、透明、排队论等。
3、两者都是以Scrum作为基础,SAFe的团队层其实就是按照Scrum去运行的;而LeSS更是直接在原则中宣称“规模化的Scrum也是Scrum”。
4、两者都强调多个团队的开发进度都需要协调一致,也就是说无论SAFe还是LeSS,对于多团队之间的Sprint必须对齐,要有相同的开始和结束时间。
5、两者都强调要透明,信息要所有人都清晰。比如两者其实都有一个所有团队全员参加的计划会议:对于SAFe来说是PI计划会;而对于LeSS来说则是LeSS的Sprint计划一。其实两者目标都是让所有人在相同的环境下理解特性和故事。除此之外,对于SAFe的系统演示、LeSS的多团队PBR等都在强调信息需要透明需要被所有人掌握。
6、两者都需要把多团队的交付物整合成统一的潜在可交付产品增量PSPI,其中LeSS是明确指出只有一个PSPI;而SAFe虽然没有明确规定,但是其系统演示中是要求所有的交付物合在一起的。
二、不同点
1、两者解决大规模扩展问题的思路截然不同
SAFe是通过增加层级和角色的方式解决扩展问题,比如团队层是按Scrum Team的粒度来,多个团队的管理则在上面加一层变成项目群层,而多个项目群的管理再往上加一层又变成价值流层。以此类推,因此衍生了新的流程和角色;而LeSS强调的是“LeSS is more”,不主张随便增加角色和流程。LeSS觉得请神容易送神难,加了角色以后想要减就很难了。所以LeSS会尽可能利用现有Scrum的框架去优化,而不是往上增加太多新的流程。
2、具体实施方式不同
对于SAFe来说,其实施的两个要点:一是在不同的Scrum团队之上增加一个版本发布火车ART的概念,这个ART就把多个scrum团队组成一个大团队;二是通过一个项目群增量PI的概念把多个Sprint规定成一个时间盒,一般为8-12周,也就是4-6个sprint。当然刚才也说到,每个团队的Sprint开始和结束时间还是要对齐的。通过这两个要点把多个scrum team的运作组织起来;而对于LeSS来说,其基础还是依据Scrum流程,它强调不管几个scrum team,都只有1个Product Owner、1份product backlog和1个潜在可发布产品PSPI。
也就是说LeSS控制一头一尾,首先一头指的是产品待办事项列表必须只有一个(即使是Huge Less所谓的需求领域待办事项也只是产品待办事项列表的一个视图而已,并不是真正独立的一份待办事项),因为LeSS觉得如果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product backlog的话,大家都会陷入在自己的高价值需求优先级中而失去了全局性、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,所以最好只有一份Product Backlog,而且只有一个产品Prodcut Owner,由产品Product Owner说了算,这样避免了混乱;一尾是指潜在可交付产品增量PSPI必须只有一个,这就要求多个scrum团队最终需要把代码合并生成一个可交付件,也体现了集中式代码管理机制的要求。然后LeSS在中间可以包含多个Scrum团队,每个Scrum团队都有单独的Sprint Backlog,不过同样多团队的Sprint开始和结束时间都必须一致。
3、角色的不同
对于SAFe来说,会增加很多新的角色,比如项目群层有发布火车工程师RTE、系统架构师/工程师、系统团队(负责自动化测试、CI/CD、端到端集成测试)等。比如价值流层还会增加解决方案管理者、解决方案架构师、价值流工程师VSE等。而对于LeSS来说,只在Huge LeSS中增加一个新的角色叫领域产品负责人APO,可见LeSS是真的很忌讳随便增加角色。
4、涉及范围不同
SAFe不仅要解决多团队之间联合开发的问题,还从更高的组织层面去思考投资组合和战略层面的问题,也包括财务如何支持的问题;而LeSS更多还是考虑如何做好多团队之间联合开发的问题,并没有涉及太多战略层面的问题。
5、具体细节不同
比如SAFe会有一个创新与计划(Innovation and Planning, IP)的迭代Sprint,为估算提供一个保护带(缓冲时间),为PI计划、创新、持续教育和基础设施构建等工作提供专属时间,这个是LeSS没有;而LeSS有多团队设计研讨会活动,这个SAFe没有太明确的提到。当然还有其它细节就不一而足了。
综上,总体来说,SAFe像一把屠龙刀,威力猛、庞大全面、涉及面广,但是缺点是较难掌握,落地起来会牵扯很多;而LeSS更像是一把倚天剑,灵巧精致,把一个Scrum框架的体系发挥到极致,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掌握,但可能涉及到的面就没有SAFe那么广了。
联系人: | 田老师 |
---|---|
电话: | +86 135 5227 9573 |
Email: | clientservice@hardenx.cn |
地址: | 北京市朝阳区福码大厦B座17层1705 |
加微领1G资料